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0 嘉峪关市融媒体中心出版广告热线:0937-6224603






舌尖上的嘉峪关(组章)


● 吴万先

嘉峪关的火热

烤肉在火炉上跳跃的姿势,舞蹈的自我陶醉,散发的香味,让黄昏、戈壁及一座城都整装待发。

嘉峪关的夜,被一把烤肉点燃。 “天下烤肉,出此雄关”。嘉峪关魏晋墓的壁画上,烤羊的图像插上翅膀让烤肉的香,弥久不散。

“午夜入城的羊群,迎着刀锋、走进肉铺。”这凌厉的诗句,一边是生命悲壮的赴约,一边是欣喜若狂的期待。

嘉峪关的火热,一半来自太阳的盛情,一半来自烤肉的火焰。羊肉在入口的缝隙,飞马迎雪超出美味的心颤、惊喜,像山水在心里缓缓落下。

一把羊肉串远远超出美食的定义,她是嘉峪关反复打磨的明月,是历史的淘洗与回望;被温情包裹的浪漫,惬意生活的折射,不忍舍去的回味。

边关的豪迈带着大漠风情、火炉上的舞蹈、被传承、被放大、被繁华。如悠久的秦腔一路走来,仍是那样摄人心魄,血液激荡!

趁着月色,围炉而坐,烤一把肉或饮一杯酒,目光穿过深邃的天际与沸腾的戈壁,不是古人胜似古人。

“西到雄关重置酒,别样繁华胜京都。”

一把烤肉恍惚如舞动的丝绸,在不断伸展的色彩中,不断挥舞的光芒中,飘荡着仍是千年与现代相映成就的绚烂与繁华。

羊肉垫卷子

在河西,在嘉峪关,羊肉是贵族,她的出场,必是山清水秀、富丽堂皇,像王者坐拥其上,须众星捧月,仿佛只有她的驾临,才算是完整的仪式或大戏的开始。

沙漠的浩渺与粗犷,戈壁的舒展与奔阔、黄昏的沉醉与博大以及历史的雄壮与神秘……

让身心来一场无所顾忌的奔跑或呐喊,或穿越或体验或追逐或亲历。当你情不自禁、无限眷恋、心胸激荡之时,恰是精美的羊肉垫卷子,散发着原始奇香又以奢华敦厚的姿态呈现在眼前,心头如升起篝火,恣意纵情,温暖热烈,不得不说,这是完全融入西部风情的完美体验与品味,也是壮美雄关的另一种诠释与回应。

羊肉的鲜嫩,肉质的丰腴、氤氲的香味,阔达的气势,加上浓香酥软的面饼,软糯合一,青椒与香菜、蒜苗等绿色的火焰跳跃其中,不仅仅是点缀,这是嘉峪关不变的浓烈与盛情,是直抒胸臆的表达,赛过所有的解读与赞美!

羊肉垫卷子,超乎豪放、粗粝、阔气之下的原始、朴素、纯粹和本真。再配有当地的几样风味凉菜,足以让你洗去一路风尘,万般惬意与留恋,余味无穷之间,抬头方觉,嘉峪关的天是这般的明丽与壮阔。

糊 锅

嘉峪关的清晨,在糊锅的香味中慢慢苏醒。

的确,在嘉峪关众多的美食中,一碗热腾腾的糊锅,总是率先脱颖而出,映入眼帘,吃一碗,那种厚重饱满、余味不绝的醇香。

糊锅是霍去病大将军奖赏三军的独特佳肴,也是将士穿越河西大战匈奴的最佳补给:帐前支起大锅,炖羊煮鸡,肉汤沸腾之时,加入各种干饼、面食,持续火熬,肉汤逐渐变稠,十足的肉味包裹了所有的食材,面食伴着肉末、滚烫,香气四溢,盛满一碗,食之,可饱一天,又提神御寒,精神抖擞,将士无不欢喜。

糊锅的香味就这样绵绵不绝,飘荡在嘉峪关的上空。如今的糊锅,大多以鸡骨架和羊骨熬制数小时,加入花椒、姜、胡椒等香料,形成香辣浓郁的汤底。勾入淀粉或面粉增稠,达到“糊而不焦,挂勺适中”的质感。放入当地软滑的面筋、酥软的麻花、弹牙的粉皮,撒一把胡椒粉和姜粉,辛辣突出,热气腾腾的香味传遍大街小巷。

糊锅变成了一道桌上不可缺失的主菜:汤,不仅是鸡汤、甲鱼汤、羊肉汤,甚至牛肉汤也大摇大摆,充当主角。新鲜的麻花、洁白的宽粉,趁着一炉微火,跳跃其中,那滚烫的心情,繁华的艳丽,纯粹的表白,谁能拒绝?

酿皮子

嘉峪关美食珍馐间,她一枝独秀是格外的加冕,站在美味的顶端,抚慰季节的繁华。

一碗酿皮子,不奢华、不惊艳、不娇贵,清新淡雅、自然芬芳、像老朋友一样,始终在等着你的到来。

看似简单、实则需独具匠心、巧手制作,是主人伴着日月、细心劳作的结晶与呈现。这种筋道滑爽的小吃,藏着大地的神韵,让麦香与面粉反复糅合凝结,沿着一道清澈亮丽的风景,洗净田野风尘又别出心裁地点缀、延伸、让朴素的麦子脱去外衣,华丽转身,带着深情的问候,在季节深处,向你投来柔软温和的眼神,这是难以拒绝的渴望与幽会,也是生活最好的馈赠。

酿皮子独有的清爽与润劲,像瞬间而来的感悟或生活中无数的光点,永久定格在记忆里;她的清香与朴素,就像一段情感的河流,时时相遇又时时想念;她在大雅之堂落落大方,又在巷尾街头繁华一再;不知不觉,像嘉峪关的一道风景,慰藉着时光也慰藉着越来越饱满的日子。

--> 2025-06-27 1 1 嘉峪关日报 content_123587.html 1 舌尖上的嘉峪关(组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