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梅 汤玉婷
在充满烟火气的社区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踏遍每一条街巷,敲开每一扇家门;他们调解过千般矛盾,温暖过万户心田;他们用双手搭建起邻里相亲的平台,让社区成为居民共同的家园。这,就是社区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书写着基层治理的温暖篇章。
跑断腿、磨破嘴,干的就是“绣花功夫”
社区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是日复一日的“针脚细密”。这“绣花”一针一线都关乎着居民的切身利益。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社区网格员忙碌的身影,他们穿梭在各个楼栋之间,调解邻里纠纷,将矛盾一一理顺;他们奔走在各个场所,组织文化活动,为社区生活增添色彩。从老旧小区的安全隐患排查到新建楼宇居民信息核实,从独居老人的窗户到孩童嬉戏的文体广场,每一处细节都记在心头。去年冬天,在日常巡查中,网格员发现王大爷家的窗帘连续两天没有打开,网格员及时入户查看才发现老人生病卧床。这些细枝末节的关爱,源于兰新社区构建的“绣花针式网格工作法”,整合党建、综治、民政等职能,将党建网格、治理网格、服务网格“三网融合”,实现“一网统管”,做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
建机制、搭平台,干的就是“长效文章”
社区治理不能“头痛医头”,必须靠制度筑牢根基。在日常工作中,社区探索出三套治理“法宝”。一是“红色物业”联动机制。针对老旧楼栋物业缺失问题,社区党委联动物业公司,制定“四步议事法”(居民提需求、党委定议题、多方共协商、公开晒结果)。原公路局小区曾是“脏乱差”典型,通过“红色物业”联动,成功将无物业楼栋纳入物业管理,居民因物业问题产生的矛盾纠纷明显下降。二是“心调+警调”协同机制。在社区警务室设立“心调+警调”联合调解室,由民警、心理服务师、社区律师组成团队,针对家庭纠纷、物业矛盾、亲子关系等复杂案例进行“法律+心理”双介入调解。三是“幸福议事”民主协商机制。充分发挥居委会“前哨”作用,搭建起社区居民与社区治理之间的畅通桥梁。居委会作为贴近居民生活的基层自治组织,能够第一时间倾听居民的诉求和心声,今年以来通过社区“幸福邻里议事会”进行民主协商,解决社区内诸如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维护、邻里纠纷等实际问题3件。
聚人心、暖民心,干的就是“烟火人间”
社区的烟火气不是简单的“热闹”,而是居民对生活的参与感、对他人的信任感和对社区的归属感。一是搭建“会呼吸”的议事平台,让决策有烟火味。社区探索形成流动议事厅,把会议桌搬到树荫下、凉亭里、小广场,用居民喜欢的方式共同协商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二是打造“家门口”的服务,让便利有烟火感。在社区建立“幸福里·银龄驿站”阵地,整合日间照料站、健康监测站、互助服务站、文体活动站、技能培训站,形成“五站合一”,配备智能健康监测仪、适老化休息区、图书角和“应急药箱”,并引进第三方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艾灸等养生保健服务,打造“医养结合+文化养老”服务圈。三是构建“有温度”的共治网络,让参与有烟火情。摸排辖区新就业群体,打造“15分钟服务网络”,在社区大厅和辖区单位科技局分别建立“幸福驿站”,为快递员、外卖员提供免费饮水、充电、休息区,同时邀请他们担任“社区流动网格员”,发现安全隐患可及时与社区联系,实现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