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0 嘉峪关市融媒体中心出版广告热线:0937-6224603






煤焦油“蝶变”智启新程

三期项目试运行。融媒体中心记者 武晓霞 摄

叉车工人正运输产品。融媒体中心记者 武晓霞 摄

融媒体中心记者

白艳华 王舒琪 武晓霞 王家南

崭新的厂房巍然矗立,宽敞的路面整洁平坦,两旁绿植错落有致、花团锦簇,与机械的轰鸣声交相辉映。近日,嘉峪关大友嘉能精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煤焦油碳基材料综合利用项目竣工试运行。

“该项目是全市重点工程,总投资3.19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两条年产4万吨和2万吨的高品质炭黑生产线,以及配套的15MW高温高压尾气发电机组。”大友嘉能精碳公司董事长于建红介绍说。

该项目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打造了覆盖全厂的智慧化安全预警系统和MES智能化管理平台。通过AI视觉检测技术,实现了高风险区域自动巡检和全流程数据采集,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本质化安全水平。

新建的生产智慧管理中心闪耀着科技的光芒,巨大的电子屏幕上跳动着实时数据,厂区总览、生产管控、安全环保、能源管控、设备管理、产品研发等各类指标一目了然,工作人员坐在操作台前通过智能化系统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监控与调度,这个“智慧大脑”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

生产现场,两条新建的炭黑生产线正在有序运转,机器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声,管道纵横交错,却排列得规整有序,原料在其中川流不息,经过一道道复杂而精密的工序,煤焦油神奇地“变身”为高品质碳基新材料。生产线上的自动化设备高效运作,减少了人工操作的误差,提高了生产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一旁的15MW尾气发电机组也在满负荷运行。该发电系统采用空冷技术替代传统水冷机组,年可节约新水5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27万吨,发电效率提升15%以上。

项目在环保方面更是下足了功夫,新建的高标准脱硫、脱硝协同处置系统宛如一个神奇的净化卫士,能高效捕捉并净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确保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则实现了工业废水零排放,年节约新水7万吨。

该项目是一个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项目。从技术层面看,选用国内先进的设备设施及成熟工艺路线,搭配智能化控制系统和自动化装备,使炭黑产品综合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为行业节能降耗的标杆。在环保方面,高标准的环保设施确保了污染物的超低排放,构建起了嘉峪关本地及其周边地区一个较为完整的“煤焦油无害化深加工—炭黑—余气余热回收发电”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项目意义非凡。它以危险废物煤焦油无害化资源综合利用为切入点,成功融入嘉峪关“2+6+N”产业集群。公司生产原料来源于酒钢集团的危险废物煤焦油,现有一、二期项目煤焦油年利用能力已达9万吨,三期项目建成投产后,这一数字将再提升9万吨,不仅实现了危险废物的就地消纳,还成功打造出一条从煤焦油资源综合利用到炭黑生产,再到尾气发电的完整循环经济产业链,成为钢铁产业延链补链的关键一环,让资源在循环中不断增值。

“项目投产后,炭黑年产能将一举突破12万吨,产值和收入规模实现翻番,不仅提升了行业影响力,更为顺利推动北交所上市提供了有力支撑。”于建红说。

产品定位中高端碳基新材料,更是让项目闪耀着独特光芒,它将填补甘肃子午线轮胎、航空用轮胎专用材料的空白,提升甘肃在高端炭黑领域的话语权。作为炭黑新材料领域的行业级技术标杆,该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全煤焦油生产高附加值碳基材料核心技术,攻克了炭黑行业内长期存在的原料适配性技术瓶颈,首创全煤焦油制备高结构炭黑工艺路线,实现了对传统蒽油配比工艺的颠覆性突破,主导建设的嘉峪关市炭黑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已成为甘肃地区碳基新材料产业的核心枢纽。

大友嘉能精碳公司煤焦油碳基材料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竣工投产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里程碑,不仅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也将在循环经济与炭黑产业发展蓝图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标杆典范。

--> 2025-06-19 白艳华 王舒琪 武晓霞 王家南 1 1 嘉峪关日报 content_119267.html 1 煤焦油“蝶变”智启新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