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0 嘉峪关市融媒体中心出版广告热线:0937-6224603






守护城市记忆 书写时代篇章——我市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纪实

张丽华

“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十四五”以来,我市档案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任务,凝心聚力、扎实苦干,创新推进档案治理、资源、利用、安全“四个体系”和档案信息化建设,以显著工作成效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嘉峪关贡献档案力量。

固本强基,筑就档案事业发展坚实根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档案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健全的体制机制和坚实的保障体系。我市档案工作始终牢记“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属性,坚守“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神圣使命,构建起党管档案的责任体系,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健全档案工作机制。从理顺档案工作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办局一体、局馆协同”工作机制,通过联席会、室务会、工作例会等方式,强化沟通衔接,规范业务程序,解决工作难题,提升工作质量,推动档案工作与全市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全力推进依法治档。制定《嘉峪关市加强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档案工作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推动地方性档案法规、规章的立改废释工作。严格执法检查,深化“双随机与公开”“互联网+监管”,确保档案法律法规有效实施。将档案宣传与“八五”普法相结合,依托“6·9”国际档案日等重要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扩大档案影响力。

档案赋能乡村治理。以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试点为契机,改造升级新城镇、峪泉镇综合档案室,配备档案和安全设施设备,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制定乡镇管理和村务管理档案基本目录清单、镇村两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规范“村档镇管”管理程序,整理完成各类档案9529卷1772件,推动农村档案工作水平整体提升。形成的经验做法被《中国档案报》头版头条刊登,并同步刊发在《中国档案》杂志。

完善档案人才体系。强化专业培训,定期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班,年均培训档案人员450余人次。建立市级档案专家库,吸纳高校学者、资深档案工作者等20余名,为重大项目档案验收、规范化管理测评等工作提供支持。创新业务指导,依托线上平台开展“云课堂”和实时答疑,累计解决基层业务问题150余个;同时组织业务骨干下沉一线,针对重点单位开展“面对面”指导,现场优化档案整理、保管流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指导模式,全市档案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人才支撑。

存史辑佚,构建多元丰富档案资源库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档案资源的丰富与否,决定了档案事业的活力与生命力。全市档案部门坚持“收管存用”并重,不断拓宽档案资源收集范围,优化馆(室)藏结构,提升档案资源质量,构建起覆盖面广、主体多元、内容丰富、结构优化的档案资源体系。

拓宽收集范围,丰富档案资源。加强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归集工作,制定《嘉峪关市加强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工作实施方案》,每年印发工作清单,确保重大活动、重要工作、重大事件等档案应收尽收。加大档案接收力度,依法接收到期和专业档案,馆藏档案总量达到6.3万卷(件)。

强化质量控制,优化资源结构。“玉不琢,不成器。” 档案资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其利用价值。严格落实国家、省上“三合一”制度要求,建立“档案馆初审—档案局复审—档案专家论证”三循环审核机制,完成10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31个城市社区、3个镇和17个行政村的“三合一”制度编审工作,从源头上优化档案资源结构。

加快数字转型,推进信息共享。“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在信息化时代,档案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我市按照“增量电子化,存量数字化”战略,建立了智慧档案库系统平台,推行文书档案“芯片身份”管理,实现三网隔离,推进市档案馆馆藏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率达到89.5%。加快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指导市中级人民法院、市纪委建设数字档案室,以点带面推动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服务民生,打造高效便捷档案利用体系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档案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化档案利用服务,推动档案资源共享利用,让档案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

优化档案利用服务。做好馆藏档案开放与审核工作,完善开放工作细则,简化手续,累计开放档案14448条,方便社会各界查阅利用。推进“在线查档、一网通办”和“异地查档、便民服务”,通过多种方式接待查档1600余人次,调阅档案14000余卷(件),有效发挥档案资政育人功能。

深入开发档案资源。开展档案资源开发编研工作,提升档案惠民、公共服务和文化教育功能。深入挖掘馆藏档案,在档案馆新馆建成展藏一体荣誉档案室,展示建市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获得的省部级以上荣誉档案,见证城市发展历程,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作用。

筑牢档案安全体系。建成市档案馆新馆,并完成搬迁投入运行,极大改善了档案保管条件。始终将档案安全视为生命线,构建人防、物防、技防、联防“四道”防线,强化安全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与应急演练,定期开展档案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工作,全面排查全市档案馆(室)安全风险隐患,确保“八防”要求有效落实。加大档案服务外包安全管理,督促各部门、各单位履行主体责任,强化档案整理和数字化加工安全管控,确保档案实体与信息安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新时代新征程,我市档案部门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档案为笔,以时间为墨,记录时代变迁,传承文明薪火,努力实现“十四五”完美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

--> 2025-06-09 张丽华 1 1 嘉峪关日报 content_119011.html 1 守护城市记忆 书写时代篇章——我市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纪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