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甘肃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评选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为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现将嘉峪关市2025年甘肃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予以公示。
公示期内,如对推荐人选有异议,任何单位或个人均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信函、面谈等方式进行反映(信函以到达日邮戳为准)。反映情况应采取实名方式,须提供具体线索和事实依据,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我们将认真受理并严格遵守保密工作纪律。
公示时间:2025年4月22日-27日(5个工作日)
受理部门:嘉峪关市总工会
联系电话:0937-6227568
电子邮箱:454736974@qq.com
通讯地址:嘉峪关市新华南路4号
邮政编码:735100
中共嘉峪关市委办公室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4月22日
嘉峪关市2025年甘肃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名单
曾仁福,男,苗族,1991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2012年7月参加工作,现为嘉峪关宏电铁合金公司生产工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主要事迹:开展铬铁矿热炉自动沉料工艺攻关,降低铬铁冶炼电耗、升高铬回收率,填补了该技术应用空白,为甘肃省第一台密闭矿热炉技术应用奠定了基础,处于国内同领域领先水平;组织建立12种硅锰、铬铁经济配料模型,降低用料成本100元/t以上;负责的《铝渣型低渣比冶炼锰硅合金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项目,降低冶炼电耗,升高锰元素回收率,年创效676.44万元;负责的降低冶炼电耗技术攻关和97硅质量提升项目,实现了97硅冶炼电耗下降,提升97A质量兑现率至90%以上,底吹费用同比下降;参与编制《PCR钢铁冶炼用铁合金》种类标准。负责项目先后获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三等奖,甘肃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甘肃省冶金有色工业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嘉峪关市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酒钢集团公司“五小”成果特等奖;申报专利20余项,已获授权12项,曾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
李勇刚,男,汉族,1989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2013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嘉峪关大友嘉能精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主管,中级工程师。
主要事迹:从业以来扎根生产一线,聚焦创新引领、科技赋能,在合金冶炼、余热发电等专业领域潜心钻研,积极探索。先后作为骨干成员完成大友硅业公司2×33000KVA工业硅矿热炉配套烟气余热发电项目、大友嘉能精碳公司煤焦油碳基材料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等重大工业项目,项目投产后组织完成生产任务和设备调试工作,各项生产指标稳步提升,达到国内先进指标。在推进绿色工厂建设过程中,优化改造除尘系统,解决了除尘风力分布不均及下料困难的病灶,使企业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组织申报实用新型专利11项,主导完成的创新成果项目多次获评省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自主提出“高效率热力除氧操作法”被命名为嘉峪关市职工先进操作法。先后荣获“甘肃省青年岗位能手”“嘉峪关市劳动模范”“嘉峪关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所带班组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甘肃省工人先锋号”“嘉峪关市十佳创新型班组”等多项荣誉。
王有乾,男,汉族,1972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初中学历,1989年11月参加工作,现任甘肃索通盛源碳材料有限公司石墨化车间党支部书记、车间主任,技师。
主要事迹:带领团队研究《罐式炉高温热态修补技术》,延长了煅烧炉使用寿命;研发完成《杜绝石油焦细料二次破碎设备》,获实用新型专利;完成《原料自动捣料机研发》《导热油炉旁通烟道研发》项目,降低电耗成本;通过改进工艺参数和设备操作方法,降低电和天然气单耗,年节约成本超百万元。先后荣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嘉峪关市五一劳动奖章”。近五年相继荣获索通集团公司“先进个人”“索通贡献奖”“管理之星”“最佳伯乐奖”“索通工匠奖”等荣誉。
孙晓锐,女,汉族,197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95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嘉峪关市第四中学教师、正高级,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
主要事迹:从教28年来,主持完成两项省级课题并通过鉴定,其研究成果在本校及全市初中学段范围内推广。多次在省、市级数学课堂竞赛中获奖,多篇教学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并承担省、市级送培送教任务,培养的10多名青年教师已成为学校骨干力量。指导5名青年教师参加省、市级教学竞赛并多次获奖,带毕业班10余届,所带班级中考成绩名列前茅,送往高中奥赛班学生100余名,为学校及本市教育质量提升作出了突出贡献。她以崇高的师德和卓越的业绩,赢得了师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赞誉。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省教育厅第三批“金钥匙”导师、市级“园丁奖”优秀教师、市级首届“雄关名班主任”、市级“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称号。
吴杰,男,汉族,1985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2009年1月参加工作,现任嘉峪关市城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主要事迹:参加工作以来,勤勉尽责、甘于奉献,把能够利用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放在办案上。针对当事人争议大、矛盾深,涉群体性的疑难复杂案件,总能通过耐心细致的调解说服,促使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案件多以调解、和解方式结案。多年来,承办的案件调撤率达75%以上,远高于全院平均数值。参与审理各类民商事案件达3000余件,个人承办1500多件,所办案件无一错案、无一信访投诉。其承办的3起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先后被评为2017年、2019年及2020年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更有多起案件入选嘉峪关法院年度审判典型案例。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法官”“全省优秀法官”“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个人”“甘肃省审判业务专家”“嘉峪关市先进工作者”“嘉峪关市优秀共产党员”“嘉峪关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嘉峪关市平安英雄”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
鲁建明,男,汉族,196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初中学历,1987年1月参加工作,曾任嘉峪关市文殊镇文殊村副主任、主任、村支书,现文殊镇文殊村务农。
主要事迹:从部队复员后,凭借灵活头脑、敢闯的劲头和对农村工作的热忱,加之村民群众的拥护,当选为村支书。当时文殊村自然条件差,产业结构单一,村民依靠种植洋葱等作物维持生计,收入微薄且劳作辛苦。他一心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决心在戈壁滩上建设高效日光温室,拓展增收致富渠道,但村民们顾虑重重,家人也不支持。通过苦口婆心耐心劝说,鼓励大家抓住政策机遇。面对种植技术短板,发挥带头人作用,四处取经、积极培训,向种植能手学习,在不懈努力下,部分大棚年收入超2万元。面对村民加入项目,毫无保留地分享种植知识,还为条件不成熟的农户提供务工机会。如今,文殊村已建成30余座日光温室,年产值60余万元,同时为20余户村民提供了就近务工机会。2014年荣获“嘉峪关市劳动模范”称号。
杨海东,男,汉族,1985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2010年7月参加工作,现为嘉峪关宏晟电热公司机务检修作业区焊接检修指导,高级工程师。
主要事迹:他长期从事焊接检修工作,在火力发电厂高温高压材料焊接与应用方面,持续保持着高难度焊接作业100%合格率的记录;发表论文2篇,参与“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焊接结构生产》编制,并在“学银在线网”发布;完成焊条电弧焊向下立焊先进操作法等10余项技术革新项目、30多项合理化建议、高温高压阀门修复等10多项技术攻关;组织实施超临界机组中高温高压管材的焊接工艺应用,首次应用成功率达100%;实施高温高压阀门修复工艺,年创效约75万元;实施超临界机组主蒸汽管道SA-335P91焊接接头超标缺陷的维修技术攻关,节约费用约300余万元;自主完成酒钢集团公司首例“镜面焊”工艺。曾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甘肃省技术能手”“甘肃省技术标兵”“甘肃省青年岗位能手”“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陇原青年英才”“甘肃省优秀专家”、酒钢集团公司“酒钢工匠”“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张慧儒,男,汉族,1968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大学本科学历,1993年6月参加工作,长期在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工作,历任儿科主任,现任嘉峪关市儿童医院院长,副主任医师。
主要事迹:他长期坚持在儿科临床一线,承担了嘉峪关市儿童“急、难、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治疗,使医院儿科的医疗救治能力不断增强,年平均门诊量从不足2万人次发展到目前的6万余人次;年住院病人从600余人次增加到1700余人次;病床数从20张发展到目前的70余张,个人年接诊患儿1万余人次。30多年全身心投入儿科临床诊治工作,在担任儿科主任期间,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科室发展建设和临床工作中,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两篇。他用平凡的事迹诠释了一名儿科医生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天职。荣获九三学社甘肃省委员会“2024年度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嘉峪关市先进工作者”“嘉峪关市优秀共产党员”“最美雄关人”“雄关名医”“最美教子有方家庭”等称号,先后3次被甘肃省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授予“优秀儿科医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