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杨亮)近年来,我市严格按照“1+8+3”工作方案总体要求,深入实施网格提效、社区提档等“八大行动”,推动社会治理主体更加多元、治理机制更加健全、治理基础更加稳固、治理活力更加充盈、治理成效更加显著,“嘉和善治”社会治理品牌越擦越亮。
深化平安建设,巩固创安创稳成效。强化网格管理,充实网格力量,网格员平均年龄、学历层次和薪酬待遇实现了“一降两增”,网格作用充分发挥,采录信息、走访群众、提供便民服务进一步提升;完善联动机制,“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应哨单位从47家增加到61家,解决问题4500余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截至3月底,全市调解诉前矛盾纠纷1914件,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分别达到85.8%、93.3%,取得了“三增两降”的良好效果。健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化解、多元化解机制,系统化抓实命案防范治理等工作,我市成为全省唯一连续实现20个月“零命案”市州。
深化多元参与,激发共建共治活力。提升自治水平,规范化、常态化开展议事协商、村(居)务公开,建立城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打造“近邻议事厅”议事协商品牌。加强和规范“一约四会”,完善村规民约,行政村全部建立“四会”机制。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农村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得到明显遏制,乡风民风更加淳朴。全力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目前我市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22人,超过每万人口配备18名的标准,基层有了更多时间联系服务群众。
深化数智赋能,提升群众满意度。强化治理平台建设,108类证照不再提交纸质证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全程网办”率达99.74%。建成“四端一网通”养老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了暖心服务。拓展治理新场景,“甘快办”特色服务上线水电气热缴费、公积金、不动产等528个高频事项;“12345”热线受理各类有效诉求5.35万件,按时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分别达到99.57%、97.11%。坚持“小事不小视”,网民留言办理连续三年被人民网授予网上群众工作“民心汇聚奖”。开发“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动态地图”APP,汇集服务网点1211个,城市服务智慧网络更加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