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0 嘉峪关市融媒体中心出版广告热线:0937-6224603






以文明之姿,祭思念之情

清漓

又到一年清明时,慎终追远、缅怀先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传统祭祀方式中,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行为,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在倡导绿色发展、文明进步的今天,文明祭祀、绿色祭祀成为时代的呼唤,这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呵护,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

传统祭祀方式中的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行为,危害不容小觑。从环境角度看,每至祭祀时节,烟雾缭绕、纸灰飞扬,不仅破坏了清新的空气,那些难以降解的祭祀用品,更是给土地和水源带来长久的污染。从安全层面而言,祭祀用火不慎极易引发火灾,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时代发展与观念进步,文明祭祀、绿色祭祀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近年来,各类文明祭祀方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我们提供了更多选择,“云祭祀”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打破时空限制,让人们无论身处何地,都能通过网络平台,为逝去的亲人献上鲜花、点燃蜡烛、书写寄语,实现跨越千里的缅怀,既环保又能表达心意。这些方式,摒弃了传统祭祀中的陋习,以更现代、更文明、更绿色的形式,诠释着对先人的追思与敬意。

倡导文明祭祀、绿色祭祀,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普及文明祭祀理念与方式,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对祭祀活动进行规范引导,对违规行为予以约束。社会组织可以积极开展文明祭祀宣传活动,鼓励人们参与文明祭祀实践;广大民众要从自身做起,转变观念,自觉摒弃传统祭祀陋习,选择文明、绿色的祭祀方式,并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参与。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更要以身作则,带头践行,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孝老”传统美德,让清明祭扫成为缅怀先辈、传递亲情、传承优良家风家训的重要载体。要树立厚养薄葬的理念,对在世老人多尽孝心,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老人逝去后,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理性节俭寄托哀思。

清明祭祀,祭的是情,守的是心。让我们以文明祭祀为帆,以绿色发展为桨,在追思先人的航程中,守护好我们的生态家园,在追思先人的同时,守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让传统美德在文明的传承中代代相传,让清明节真正成为传递亲情、弘扬文化、守护家园的美好节日。

--> 2025-04-03 1 1 嘉峪关日报 content_117346.html 1 以文明之姿,祭思念之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