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0 嘉峪关市融媒体中心出版广告热线:0937-6224603






教育,最基本的内核丢不得

杨亮

3月27日,乌兰察布女孩张潇冉一篇《旧轨还乡》甫一推出,便引发网内网外热烈关注,唤起校内校外诸多共鸣。

那离乡返归的家国情愫、那身同此心的集体记忆、那亲缘伦常的纽带联结,何尝不是铸魂育人的本源诠释?

育人,最基本的是什么?育心!试想,一个孩子在系人生第一粒扣子时就给系歪了,将来怎么能健康成长、担当大任?

教育,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如果我们在培养人、教育人的过程中把最基本的给漠视了、丢掉了,那么我们的教育注定是缺了魂的,更是无法向党和国家甚至家长和社会交代的。

曾记否,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复旦投毒案事件、邵东少年杀师事件,哪一个不是价值观缺失酿成的悲剧?悲剧令人扼腕长叹,更昭示着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信心、珍惜爱护生命的可贵!

正所谓,“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后者慎其先”。把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才能为我们的事业发展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的接班人。

话说回来,理念信念的教育和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那是需要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一以贯之进行涵育和教化的,更离不开家庭身教、学校培养、社会引导的默默沉淀。

当下,随着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社会竞争愈演愈烈,就业压力日趋加大,一些新问题随之而来,比如家长过分看重学习成绩、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考试升学压力激增等,造成社会各界把教育的关注点过分向成绩排名聚焦,轻视甚至一度放弃理想信念、思想品德、实践历练教育的现象时有发生。

毋庸置疑,孩子们茁壮成长、成功成才,注定要与考试、升学、就业相伴相随,也注定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但这绝非是我们忽视心智开启、心灵培养的理由,更不是我们漠视认知能力塑就、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借口!

要知道,思政教育、品德培养、文化汲取、实践历练的习得和丰厚,才是塑造国之栋梁、党之后继的根和本,本不固,何来根之深?

毫不讳言地说,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濡染、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锻造打磨,青少年拿什么来分辨是非险恶、克服挫折磨难、化解焦虑忧郁?又怎能会焕发出强烈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意识?

教育,不能把最基本的丢掉。《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患病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数据令人警醒,问题发人深思。

个中缘由,无非是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鲜有将孩子的情感需求摆在案头;不乏学校在身心教育、思想疏导、心灵宽慰上用时不多、用力不够;更有社会上各种“内卷式教育”竞争触发的心理焦虑、精神恐慌……

问题,时代的声音。重思教育的本源,重塑教育的精魂,我们必须守牢扎根中国大地、办社会主义教育的内核和素养,让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回归育人初心、担起铸魂之责。

--> 2025-04-01 杨亮 1 1 嘉峪关日报 content_117266.html 1 教育,最基本的内核丢不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