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涵盖了法治的各个方面,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近年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积极采取多项举措,着力提升法治思维与法治能力,为更好保障全市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持续营造“依法管粮、依法管储”行业法治环境。
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引领粮食部门法治化建设方向。系统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坚持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和“三会一课”制度,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要学习内容,先后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问答》《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论述摘编》,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讲座,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法治理念、法治原则和法治方法;学用贯通习近平法治思想,制定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清单,将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党内重要法规等内容作为“第一议题”,建立重大决策前专题学法、粮食大讲堂宣法、年终述法等学法用法机制,领导干部带头,开展常态化理论学习,专题领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粮食流通行政执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全体执法人员参加法律知识培训和网络学法、考试,以学促用,切实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精神实质与核心要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定期开展青年理论学习会、举办知识竞赛、参加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4部门联合举办的甘肃省百万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嘉峪关市代表队荣获优秀组织奖,2名职工分别获得甘肃省技术标兵称号、粮油仓储管理技能竞赛第六名的成绩,打造了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执法队伍,为粮食领域的法治化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细化依法监管措施,确保粮食行业依法有序运行。紧密结合粮食行业重点监管和部门联合监管,建立“一业一查”工作机制,依照《甘肃省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从粮食收购、销售、储存、出库、轮换等方面入手,围绕粮食流通监管“铁拳行动”,把定期巡查与春秋两季粮油普查、轮换验收、安全生产等各类专项检查相结合,合理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全年依法依规开展各类检查9次,严厉打击我市粮食行业中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巡查全覆盖、无死角,并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方式,与市场监管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全方位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合力;有机融合粮食企业信用监管与行政监管,推行《嘉峪关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推进粮食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并将监管事项涉及的行政检查全部录入“互联网+监管”、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平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监管平台,做到市场主体监管信息“应归尽归”。
优化法治保障体系,保驾护航粮食行业平稳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明确各方面责任和义务,规范粮食生产、流通、储备等环节,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有效衔接《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流通行政执法办法》,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领和推动作用,以高水平为粮食安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发展保驾护航;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建设,持续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制定公示本部门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清单,严格遵循“法无授权不可为”,推进执法权限法定化,不断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制定《嘉峪关市市级储备肉管理办法》,并进行合规性审查,确保内容符合法律规定和上级政策导向,为粮食储备提供科学、合法的政策依据。
强化普法宣传力度,营造粮食行业良好法治氛围。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入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扎实推进“八五”普法规划贯彻落实,制定印发普法方案、计划,创新普法形式,增强宣传效果。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局和市妇联举办“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深入开展“粮安记者行”主题采访,利用新华网、中国甘肃网、嘉峪关日报等主流媒体向社会传递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提高公众对粮食安全的关注和重视。长期开展“粮库开放日”活动,建立普法长效机制,共邀请各单位党员干部职工480余人实地参观粮食储备库,推广宣传粮油安全、节粮减损、反对食品浪费等方面的常识和技术成果,加强多方合作联动,提高大众共同维护粮食安全意识。